據英國媒體報道,火星表面的溝渠類似于地球流動液態水沖刷形成的溝槽,但是目前最新一項研究表明,并沒有確鑿證據顯示液態水促使火星溝渠的形成。
美國宇航局火星勘測軌道器(MRO)拍攝的最新圖像顯示,火星表面處于柔和的粉色、紫色、藍色和綠色陰影之中,這些色彩顯示了區域化學成分,表明許多溝渠像靜脈一樣在火星表面延伸。
雖然一些科學家理論稱,火星溝渠形式類似于地球上的溝槽,很可能是由于液態水沖刷運動所形成。但目前美國宇航局最新聲明表示,對火星表面100多個溝渠的最新成分繪圖顯示在淺溝渠中并未發現大量液態水或者副產物的證據??茖W家現已掌握一些線索,可用于研究火星溝渠的形成時間、形成過程,以及在哪些區域形成?;鹦菧锨腔鹦潜砻娣浅F毡楹推胀ǖ奶卣?,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緯度30-50度之間的區域,通常位于朝向極地的斜坡。
火星溝渠
研究報告作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喬治-紐內茲(Jorge Nunez)指出,之前火星勘測軌道器高清晰科學實驗成像儀(HiRISE)觀測顯示溝渠具有季節活躍性。
火星表面特征的季節性波動表明,火星溝渠的變化可能與溫度起伏有關,例如:水融化和凍結。例如:一些火星山坡黑色條紋的季節性變化,它們叫做“循環斜坡線(RSL)”,是由現今火星表面鹽分非常高的液態水流動所形成的。然而,火星溝渠與循環斜坡線不同,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液態水也是火星溝渠的形成機制。
紐內茲強調稱,火星溝渠形成的“主要機制”很可能是二氧化碳霜凍反復凍結融化。為了計算火星溝渠的形成機制,科學家希望深入分析溝渠中存在的礦物質。
他指出,在地球和火星上,我們知道層狀硅酸鹽或者其它含水礦物質的存在暗示著液態水的形成。由于不同礦物質元素以不同程度吸收光線,很可能“讀取”來自某個物體的光線,并且基于光譜儀觀察不同元素的存在方式。因此研究小組開始使用“緊密勘測成像光譜儀(CRISM)”進行分析,HiRISE可以拍攝光學圖像,卻不能提供溝渠附近礦物質的任何證據。
紐內茲指出,在我們的研究工作中,我們在研究的多數火星溝渠中并未發現任何含水粘土或者其它含水礦物質的證據,目前所觀測到的粘土是溝渠形成時暴露的遠古沉積物。這些火星溝渠和暴露的粘土層很可能形成于數十億年前,這項最新的研究并未證實二氧化碳霜凍是火星溝渠的形成主要原因,但是研究人員強調稱實驗模型支持這一假設觀點。目前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地球物理學研究快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