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都在談論消費升級,“升級”會讓人第一時間想到“越來越好”或“越來越多”這樣的詞,那么消費升級就是意味著消費越來越多嘍。
小編認為并不是。
查看百度百科,對消費升級的解釋是“消費結構的升級,是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的結構升級和層次提高”。
怎么理解呢?這里有幾個例子:
在國貿上班的Jessica已經很久沒逛過無印良品了,在網易嚴選這樣的電商新貴平臺上,也可以輕松打造日式性冷淡家居,從條紋床上四件套,到素色棉麻拖鞋,比無印良品省錢,卻傳達著相差無幾的審美品位和生活質量?;ヂ摼W大會同款圍巾她也給老公買了一條,正品名人同款,便宜又有檔次。
上海技術宅阿兵大學時代買了第一部小米手機和小米手環,如今已經工作的他,家里逐漸添置了小米電飯煲、凈水器和掃地機器人,這些米家出品構成了他的智慧生活。女同事們都喜歡買戴森,阿兵不差錢,但還是覺得買小米智能家居更實際,更何況還不會被女朋友說“直男審美”,安全。
退休多年的李大媽手機里最常用的APP是微信,其次是拼多多,以前女兒教過她怎么用淘寶,但是李大媽就是學不會,她覺得自己真是老了不中用,那些花俏操作學不來,后來發現拼多多很簡單,現在她想要什么都可以自己買。
小張在家鄉省會城市找了工作,轉正第一天她在“花點時間”定了月度套餐,每周一次在公司收到鮮花,同事們都說她是個有情調的人。在此之前,節儉的小張從來沒給自己買過花,更沒收到過別人送的花,現在每月增加不多的開支,就能多一點小確幸,小張也覺得自己的生活正變得越來越好。
現在問題來了:他們是消費升級了還是消費降級了呢?
相比于無印良品和戴森家電,網易嚴選跟小米智能硬件要便宜得多,從價位角度看,Jessica和阿兵妥妥的“降級”了,但是實際上,他們卻用更少的錢保持住了生活水準,對Jessica來說,意味著可以多去幾次網紅餐廳,對阿兵來講,則省下錢去報培訓班,提升職場競爭力。
而小張和李大媽則發現了自己的新需求,小張用一點小開銷,讓生活多了色彩,李大媽更厲害,不僅會網購了,還交了好多“拼友”,搭上了移動互聯網的便車,同樣的退休金可以買更多的東西,不用跑去超市還買不齊全,對于他們來說,這又無疑是消費升級了。
上面這幾個例子,就可以很好地解釋“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的結構升級和層次提高”,簡單的說,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相同的錢可以干更多的事。與其討論消費是否升級,不如說消費是否“優化”。
所以哪里有絕對的“升級”或“降級”呢?消費水平要相對來看。甲之砒霜,乙之蜜糖,Jessica想不到下載拼多多,初入職場的小張也不會用一整個月的工資去買戴森,但是在各自的消費圈層中,大家卻都找到了更具性價比的選項,讓自己的生活更有獲得感。
為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不僅落實在政府工作中,對企業來說也很有借鑒意義。如何評價一種消費是“升級”還是“降級”,也可以用“獲得感”作為參照,而不是僅僅看消費金額高低。
如果以前用高昂代價才能獲取的商品和服務,如今用更優惠的價格就能得到,那么這樣的消費無疑既提升了消費者的生活質量,又相當于增強了消費者的購買力,讓消費者省下的資金可以用于其他途徑:精神文明建設、投資理財、個人能力提升、甚至最簡單的購買更多生活用品。這便可以稱之為“消費升級”。
事實上,消費升級只是一種現象,它反映的本質是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生產工藝的進步,是整個國家在改革中取得的不俗成績,是“中國智造”在人民日常生活中的落實。所以,僅以商品價位來衡量升級與否,無疑是十分短視的,關鍵還是在于消費者的獲得感是否有所提升。